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
课题一 物质的变化与性质
大到宇宙中的星辰,小到肉眼看不见的粒子,它们以各种形态构成了物质世界。各种物质之间存在着多种相互作用,并且不断变化。我们每天都生活在这样一个日新月异的物质世界中。因此,了解物质及其变化对于认识自然现象和规律至关重要,也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。 1.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 我们知道水在一定条件下会变成水蒸气或冰,钢铁制品在潮湿的地方会生锈,煤、木柴会在空气中燃烧并放出光和热,等等。从化学的角度来看,这些物质变化的本质区别是什么?我们先做几个实验。 实验1-1 (1)将盛有少量水的试管斜夹在铁架上(如I-1)“在试管底部小心加热,直至水沸腾。移来一块干净的玻璃片(或小烧杯装满冷水)靠近试管口,观察并记录发生的情况” 方法指南 做化学实验时,应着重观察实验前后试剂(如水、明矾、石灰石)的颜色、状态、气味的变化,并思考为什么会发生这些变化。 (2)取少量硫酸铜结晶(俗称胆明矾或蓝明矾)于研钵中,用杵将明矾研磨。观察并记录胆囊的变化: (3)将磨前、磨后的胆汁明矾分别放入两支试管中,加少量水,摇匀,得到澄清的硫酸铜溶液。分别向两支试管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,观察并记录试管中出现的现象。 (4) 如图1-3所示,在盛有少量石灰石(或大理石)的试管中加入适量稀盐酸。观察并记录试管和烧杯中发生的变化。 实验1-1(1)和实验1-1(2)中,液态水沸腾后变成水蒸气,冷却后变成液态水;块状胆汁明矾研磨后变成粉末 对于胆汁明矾,水和胆汁明矾虽然发生了形态变化,但没有产生其他物质。这种没有形成其他物质的变化称为物理变化。汽油的挥发,铁水的铸成锅,蜡烛的熔化,都是物理变化。在实验1-1(3)和实验1-1(4)中,胆汁明矾和石灰石(或大理石)都在变化中产生了其他物质。这种产生其他物质的变化称为化学变化,也称为化学反应。柴火的燃烧,铁的生锈,都是化学变化。 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是其他物质的形成,常表现为颜色变化、气体析出和沉淀。化学变化不仅生成其他物质,还伴随着能量的变化,常表现为吸热、放热和发光。以上可观察到的现象,往往可以帮助我们判断一种物质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。 在物质的化学变化过程中,物理变化同时发生。例如,点燃蜡烛时,石蜡熔化是物理变化,而石蜡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是化学变化。 2.化学和物理性质 我们把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称为化学性质。例如,铁在潮湿空气中会生锈,铜在潮湿空气中会产生铜锈,碳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并发光、发热等;又如,硫酸铜溶液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蓝色的氢氧化铜沉淀,石灰石能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等。 物质在没有发生化学变化的情况下所表现出的性质称为物理性质。物质的颜色、状态、气味、硬度、熔点、沸点、密度等都属于它的物理性质。例如,在正常情况下,氧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,水是无色透明的液体,胆汁明矾是蓝色固体。了解物质的物理性质对于研究它们的组成、结构和变化也很重要。 当外部条件发生变化时,材料的性能也会发生变化。因此,在描述材料的性能时,往往会注明条件。例如,当温度升高时,固态冰变成液态水,当水被加热到一定温度时,水就会沸腾。实验证明,液体的沸点会随着大气压力的变化而变化。比如在大气稀薄的地方,大气压变小,此时水的沸点就会降低。由于大气压不是恒定的,人们把101kPa定为标准大气压。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,尽可能多地描述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性质,尝试判断哪些是物理性质,哪些是化学性质,可以用哪些方法来区分它们,并与大家交流一下自己的看法同学们。 我们在生活中了解到很多事实,比如水和二氧化碳可以用来灭火,乙醇(俗称酒精)可以作为燃料,石墨可以用来制作铅笔芯等等。物质的这些用途是由它们的特性决定的。对物质性质的研究和探究的方法,一定会让你对周围的物质世界有一个全新的认识。 学完这个课题你应该知道 1.化学是在分子和原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的性质、组成、结构和变化的自然科学,与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密切相关。 2.不产生其他物质的变化称为物理变化;产生其他物质的变化称为化学变化,也称为化学反应。 3.物质在化学变化过程中表现出的性质称为化学性质;不需要化学变化的性质称为物理性质。
|
GMT+8, 2025-4-4 09:51 , Processed in 0.051861 second(s), 16 queries .
Powered by Discuz! X3.4
Copyright © 2001-2021, Tencent Cloud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