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初高教育

 找回密码
 立即注册
小初高教育 初中 初一 7年级上·历史(汉) 查看内容

第5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

2022-5-9 08:52| 发布者: admin| 查看: 26| 评论: 0

摘要: `

青铜器的高超工艺

在原始社会后期,我国的甘肃、 青海、陕西、河南、山西、山东、辽 宁、安徽等地就出现了铜器,如距今4000多年的甘肃齐家文化遗址出土了铜镜。商朝以后,青铜器的数量增 多,种类逐渐丰富,主要用于饮食、 祭祀及军事等方面,功能也由食器等 发展到礼器,成为王公贵族象征身 份地位乃至国家权力的代表性器物, 礼器的类型和数量反映了权力的大小和严格的等级界限。

商周时期的青铜器不仅种类丰 富,数量众多而且制作工艺高超。 当时的工匠已准确地掌握了铜锡、 铅的比例,用来制造不同用途的器 具。在铸造技术上,釆用“泥范铸造 法”,经过制模、制作纹饰、翻制泥 范、高温焙烧、浇注金属液体、 加工修整等工艺制成。到商代后期, 青铜铸造业不仅规模宏大,而且组织严密,分工细致,能够铸造出大型器物。如司母戊鼎,是迄今世界上出 土的最大的青铜器,重达832.84千克。 铸造这样硕大的器物,工艺十分复杂,需要很多人协同合作才能完成。

甲骨文记事

甲骨文是中国商周时期刻写在龟甲和牛、羊等兽骨上的文字。1899年,清朝人王懿荣首次发现甲骨文,此后在安 阳殷墟、陕西、山东等地出土了大量商代和西周甲骨,至今已有16万片以上,其中商代有字的甲骨10余万片,单字有4500个左右,已经识的有1500多字。

甲骨文记载的内容十分丰富,涉及祭祀、战争、 农牧业、官制、刑法、医药、天文历法等。甲骨 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、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,对中国文字的形成与发展有深远的影响。目前所知,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。

甲骨文的造字特点

甲骨文使用象形、指事、会意、形声等多种造字方法。 象形是最原始的造字方法,用图形、线条把物体的外形特 征勾画岀来。甲骨文中约40%都是象形字。指事是用一种 指示性符号表示某一事物或概念,如“上”字,一长横代表水平线,上面一短横表示水平线以上的概念。会意是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独体字结合起来表示新的意义,如“从”字,两个人形组合在一起,表示跟从的意思。形声最为进步, 用声符来注音,用一个字表示类别,组成新字,能造出大量文字,现代汉字很多都是形声字。甲骨文已经具备了汉 字的基本结构,很多字体至今仍在使用,是汉字形成与发展的重要阶段。


鲜花

握手

雷人

路过

鸡蛋

小初高教育

GMT+8, 2024-11-23 20:43 , Processed in 0.060952 second(s), 15 queries .

Powered by Discuz! X3.4

Copyright © 2001-2021, Tencent Cloud.

返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