军机处的设立 清朝初期,还保留着专门由满洲贵族组成的议政王大臣会议。一切军国大事都要经过议政王大臣会议讨论,而且一旦作出决定,连皇帝也不能改变。到康熙时,为了抑制满族贵族的一些权力,一加强君主专制,设立了南书房,直接为皇帝草拟谕旨和处理奏章,从而绕开议政王大臣会议。 雍正年间,朝廷临时设立军机房,处理西北军务,不久改名军机处,成为常设机构,由皇帝选派亲信大臣组成。军机处是辅助皇帝处理政务的最重要的中枢机构,军政大事完全由皇帝裁决,军机大臣照皇帝的旨意拟写成文,经皇帝审阅同意后传达给中央各部和地方机构去执行。 军机处设立后,议政王大臣会议名存实亡,到乾隆时期索性被撤销。军机处这一特殊机构便于皇帝独断朝政,使皇帝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,一切都要服从皇帝的意志,从而使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。
文字狱与文化专制政策
清朝统治者非常注重从思想领域严密控制知识分子。康熙、雍正和乾隆三朝,经常从知识分子的 文章、诗词中摘取只言片语,加以歪曲解释,再借题发挥,罗织罪状,制造了大批冤狱,很多人因此被处死,连亲属、师友都受到迫害。人们把这种做法称为“文字狱”。 清朝的文字狱规模之大,次数之多,远超前代。 文字狱造成了社会恐怖,摧残了许多人才,致使知识分子从此再不敢过问政治,也不敢表露个人的思想,连遣词造句都要小心翼翼,以免遭到杀身之祸。
文字狱的推行,禁锢了人们的思想言论,严重阻碍了思想、学术的发展和进步。 清朝统治者为了维护集权统治,在文化上实行专制政策。一方面,大力提倡尊孔读经,组织人力大规模进行整理文献和编纂书籍的活动;另一方面,对全国书籍进行全面检查,把认为是对清朝统治不利的书籍列为禁书,收缴并进行销毁。仅在乾隆时期,禁书毁书的活动就持续了近 20年,许多珍贵的书籍被查禁和销毁。 不断加剧的社会矛盾 在清朝的君主专制统治下,官吏为了求得升迁或自保, 千方百计地利用官场上的各种关系,贿赂上级,结党营私。
乾隆以后,贪风更盛,清朝的官僚体制从整体结构上呈现出日益腐败的趋势。各级官吏为了一己私利,想尽办法中饱私囊,对上蒙骗朝廷,对下敲诈民众。 官场的腐败之风也在军队中蔓延。八旗兵久无战事,昔日的尚武精神荡然无存,军风军纪日益败坏,将领贪污兵饷现象十分普遍。军队长期养尊处优,军备废弛。将士接受骑射检阅,竟然
“射箭箭虚发,驰马人坠地”。八旗的子弟更是百无一能,好逸恶劳,不是嗜酒赌博,就是养鸟斗鸡,十分颓废。 清朝官僚机构臃肿,但在康乾时期,社会经济发展, 财政收入不断增加,国库充盈,尚能承受庞大的运转费用。
到了乾隆后期,由于皇帝好大喜功,花费无度,财政虚耗 非常严重。尤其是各级官吏的贪污,截留税款,大大影响了国家财政收入。嘉庆以后,朝廷的财政收入日益减少, 而支出却不断增多,出现了财政危机。政治腐败导致经济衰退,造成国力越来越虚弱。 清朝中期以后,人口的增长造成用地紧缺,而土地却集中在少数人手中。大官僚、大地主和大商人不择手段地兼并土地,失去土地的农民纷纷破产,变成地主的佃户和雇工,向地主交纳高额的地租。很多农民变为流民,以乞讨为生。社会的贫富分化十分严重,广大民众的生活日益
困苦,社会危机重重。
闭关锁国政策 清朝统治者认为天朝物产丰富,无所不有,不需要同外国进行经济交流。当时西方的殖民者正向东方扩展势力, 清朝统治者担心国家领土主权受到侵犯,又惧怕沿海人民同外国人交往,会危及自己的统治,于是实行“闭关锁国”
政策,严格限制对外贸易。 顺治时期,颁布“禁海令”,严厉限制海上贸易;又强迫山东至广东沿海居民内迁数十里,不准商船、渔舟 “片帆出海”。清朝在台湾设立行政建制后,放开宁波、漳
州等地,作为对外通商口岸,并对出口的商品种类和出海船只的载重量作出严格限制。后来,英国商船几次到宁波 贸易,企图在那里建立长期的商业据点。清廷深感疑虑, 1757年,下令关闭了其他港口,只开放广州一处作为对外通商口岸,并规定由朝廷特许的“广州十三行”统一经营对外贸易,负责承销外商进口货物,代外商收购中国出口商品,并管理外国商人。 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推行了近两百年,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动曾起到过一定的自卫作用。但是,当时的西方
国家正先后进行资产阶级革命和工业革命,跨入生产力迅 速发展的时期,而清廷仍然故步自封,闭关自守,导致国 家的闭塞,使中国错失了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的机会,中国逐渐落伍于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。 |
GMT+8, 2024-11-1 16:32 , Processed in 0.045010 second(s), 15 queries .
Powered by Discuz! X3.4
Copyright © 2001-2021, Tencent Cloud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