960年,后周大将赵匡胤在陈桥驿发动兵变, 他的部下拥立他当皇帝。赵匡胤随即回师夺取后周政权,改国号为宋,以开封为都城,史称北宋。赵匡胤就是宋太祖。 宋朝建立时,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已出现统一的趋势。宋太祖和他的后继者依照先南后北的统一方针,陆续消灭了南方割据政权,结束了中原和南方的分裂割据局面。 宋太祖在进行统一大业的同时,加强中央集权。他深 知唐末以来武将专权的积弊,首先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, 牢牢地控制了军队。宋太祖还控制对军队的调动,使禁军 将领有握兵之重而无发兵之权。他还经常调换军队将领, 定期换防,割断将领与士兵和地方的联系,使兵不识将, 将不专兵。 在中央,宋太祖为防止宰相权力过大,采取分 化事权的办法,削弱相权。宋朝的宰相往往不止一 人,在宰相之下又设相当于副宰相的若干人,与宰
相共同议政;还设立多重机构,分割宰相的军政、 财政大权。
在地方,宋太祖为加强控制,派文臣担任各地 州县的长官,陆续取代原来藩镇手下的爪牙。为防 止知州的权力过大难以控制,实施三年一换的制度,
频繁调动州县长官;还在各州府设置通判,以分知 州的权力。宋太祖还下令取消节度使收税的权力, 除各州留一部分用作地方的必要支出外,其余一切 税收由中央掌控。后来又陆续在地方设置转运使,
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。 通过上述措施,宋朝把中央集权强化到前所未 有的程度,皇权大大加强。 重文轻武的政策 为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的弊端重现,宋太祖有意重用文臣掌握军政大权。后继的宋太宗继续采取抑制武将、提升文官地位的政策,使文臣统兵的格局逐渐形成。当时的文官担任中央和地方的要职, 甚至主持军务,地位和待遇高于武将。武将受到多方面的牵制,带兵打仗要按照朝廷预授的“阵图”行军布阵,这严重束缚了统军的指挥权。 宋朝注重发展文教事业,改革和发展了科举制。宋初时大幅度增加科举取士名额,提高进士地位,进士不仅授官从优,而且升迁迅速。
科举制度的发展,对宋代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,在全国范围营造了浓厚的读书风气,也促进整个社会文化素养的提高,造就了宋朝科技发达、文化昌盛、人才辈出的文治局面。 宋朝的重文轻武政策,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 尚武轻文的风气,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,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:会的安定。 |
GMT+8, 2024-11-24 09:28 , Processed in 0.050418 second(s), 15 queries .
Powered by Discuz! X3.4
Copyright © 2001-2021, Tencent Cloud.